茶作为贡品和祭品的记载可以推及周武王伐纣时,或者是先秦时,而茶作为商品的记载,根据现有资料则到了西汉时才出现。
史料是这样说的,西汉宣帝神爵三年(前59年)正月,资巾(今四川资阳)人王褒客居在成都安志里一个叫杨惠的寡妇家里。杨氏家中有一个名为“便了”的髯奴,王褒常常支配他去买酒。
便了认为王褒是外人,为他跑腿办事就很不情愿。终于有一天,他就来到了男主人的墓前进行抱怨:“大夫您当初买我的时候,只是让我看守家里,可没有让我为别的男人买酒啊”。
王褒知道了这件事,很生气,就在正月十五这天,花了一万五千钱从杨氏手中买下便了。便了虽然不情愿,却也没有办法,不过他要求:
“既然如此,您要像杨家买我时那样,把以后我应当做的事在契约中写明白,不然我可不干”。
王褒此人擅长辞赋,精通六艺,为了让便了得到教训,就写下了一篇题为《僮约》的契约,这个文件长约六百字,罗列了名目繁多的劳役项目和十活时间的安排,这样便了从早到晚也得不到空闲,这么繁重的活儿使便了难以负荷。
他痛哭着向王褒求情说,如果照这样干活,他用不了多久就会累死,早知道这样,我宁愿天天替您买洒。
从《僮约》文辞的语气上看,这只不过是作者的消遣之作,因为里面有很多揶揄、幽默的句子。然而王褒就在这不经意之中,在中国茶史上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笔。
在《僮约》中有两次提到茶,就是“脍鱼氰鳖,烹荼尽具”和“武阳买茶,杨氏担荷”。
武阳买茶的武阳在哪里?“烹荼尽具”就是煎好茶并备好洁净的茶具,“武阳买荼”意为赶到邻县的武阳(今成都以南彭山县双江镇)将茶叶买回。
根据《华阳国志-蜀志》“南安、武阳皆出名茶”的记载,就知道王褒为什么让便了到武阳买茶的原凼了。